p135705388855.jpg

Ch.1 啟程
神正開啟祂真理的府庫,向全人類釋放真理。聖靈正在解開我們手中握有的聖經真理。神賜下智慧啟示的靈不是為了使我們變聰明,而是要讓我們更能察覺肉眼看不到的真實,就是「認識神」。(弗1:16~17)
尋求神的心是神親自放在我們裡面的,隨著我們摸著神的性情日益滋長。神照著祂形像造了我們,當我們瞻仰祂的榮面,才能認識自己、認識創造我們的神。而因為祂是神,凡注視祂的人,不可能不被改變。我們能瞻仰神的榮面到什麼程度,就能順服聖靈的工作多深。聖靈的工作就是使我們越來越有基督的形像。(林後3:18)終極的追求就是尋求祂的面,但真正尋求祂面的人,要有赴死的準備。重點是要把自己完全擺上,以求完全得著祂。凡與神面對面過後的人,再也不可能過著跟從前一樣的日子了。
「如果沒有神蹟奇事隨著你,那你就去跟,直到神蹟奇事隨著你。」
*比爾牧師的親身經歷:持續八個月禱告要更多有神,不計一切代價,在某個晚上,半夜清醒,感受千瓦般的電力流貫全身,無法動彈。祂明白神要跟他的交換,他的尊嚴換祂日益彰顯的榮耀。這樣的經歷連續了三個晚上。而後他去接伯特利主任牧師後,他發現他對尊重的需求消失了。順服神的重要性超過一切。
當神入侵一個人的生命,不只生命改變了,對周遭世界的影響力也不同。讓神居首位,超自然的事就變成自然的事。


Ch.2 見祂榮面的恩寵
尋求神的面有兩個核心面向:追求祂的同在,以及尋求神的恩寵。
神已將聖靈無限量地賜給我們,限量僅在我們這邊,全看我們與祂和祂的國相合到什麼程度。認識神是誰、對此真理的認識有多深,可容納聖靈的量就有多大。首要之事:堅定相信神是美善的。另一個有關神同在的基本啟示:神真的托住萬有。更深入的真理是:藉耶穌在十架上付上贖價,如今凡接受耶穌基督,神就與他同在…關於神同在列舉不完,這是起點,讓你追求更大的寶藏──神自己。凡踏上這條尋求神之路的人,神的同在必日益彰顯。不要以擁有神同在的「觀念」為滿足,卻未曾按神的心意去親身「經歷」。
路2:52如果連耶穌基督都要在蒙神恩寵上漸漸長進,那我們也更需要了。我們需要恩惠以得著更多的恩惠,在信主之時,神就已厚賜恩惠,可見在恩惠中長進,就看我們是不做個好管家。
真正出於神的夢想無法靠一己之力完成,當神和人喜愛的心日漸增長,就會看到暴量增長的大能,那是恩惠的副產物。
神的恩惠就像恩賜一樣,是白白賜給我們的,但祂施恩必有祂的目的。祂給每一個人的恩惠是不等量的,不是不公平,只因祂是愛,祂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祂的慈愛良善。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可以憑著忠心使手上有的更增多。馬太福音25章中忠心的僕人在領了主人的命令之後不會懷疑神的良善與智慧或嘗試幾次不成功就不做了,他們信賴主人,主人既然說了,想必認為他們足堪重任。
耶穌讓我們看見,成為忠僕之道就是學習作神的朋友。神在找的,是一種夥伴的合作關係。祂揀選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比較好,而是因為我們自願加入,凡願意的,祂都列入名單。求表現是雇工心態,神的朋友是欣然順服,單單出於愛神的心而做,因此蒙神恩寵。神的恩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把認識祂的特權給了我們,所以首要之事就是,認識神並愛神。
我們若不能將得人喜悅的願望置於得神喜悅之下,可能只有落得傷心的下場。需要先打破懼怕人的心態。信心與懼怕人的心無法並存。尋求神的面是終極的追求,踏上這條路,表示要成為一個在思想和行動上完全以聽見天上來的宣告為目標的人。


Ch.3  邁向應許之地
神在尋找我們,並且幫助我們全心全意尋求祂。我們必須領受從神來的恩典,才能學會從神的眼光看事情,而從領悟到改變眼光與神一致的過程就叫悔改。敬虔的憂愁帶來後悔,但後悔不等於悔改,悔改是因為罪憂傷後悔,來到神面前領受能力,改變想法。我們或許能改變心意,但惟有神能給我們新的眼光。
萬有因神的話語而立,當祂對我們說話,恩典便釋放在我們身上,使我們能夠達到祂所說的,這是神一切命令的本質。我們該做的是,透過祂的話支取恩典,然後倚靠祂的恩典,遵行祂的話。
以色列的歷史始於一個徹底順服的行動,就像我們靈命的起頭一樣,始於一個人離開從小到大生存的疆界,完全相信神的眼光,服從祂的命令,踏上未知的旅程。
聖經告訴我們,神使以色列從萬民中分別出來,完全是出於祂的選擇,因為他們毫不起眼。祂揀選卑下的、被鄙棄的,使用他們來彰顯祂的榮耀。

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恩寵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點,因著亞伯拉罕的信,恩寵臨到他,並且他完全的順服可以看出他的信心。絕對服從就是凡事讓神居首位,祂說什麼就做什麼,祂沒說絕不妄自行動。當神只把當下所需指引賜給我們,我們比較會緊緊跟隨祂,也可以更快學會人生最重要的供應-倚靠神。
第二點,神賜下恩寵必有特別的目的。有一民族要從亞伯拉罕而立,表示這恩寵將影響深遠。事實上神的心意是,地上萬民、世世代代都要藉由這民族得蒙神的啟示。

約瑟肯定不知道,自己會落到下監的地步,竟是神恩寵的緣故,為了完全神對他全家的預言。這是他景況的終極實情,不是仇敵的計謀。
神的恩寵使你高升,對周圍的人大有影響力,如果你從谷底爬起,別人更容易看出你的高升是出於神的恩寵。約瑟蒙了恩寵,才能將逆境轉為磨練過程,以備將來完成隨此因寵而來的使命。
每一次神的恩寵降臨,總是激起仇敵對蒙神愛之人的恨意,但我們不能因此就不敢追求蒙神恩寵。我們尋求神的榮耀、與神親近,是符合神創造的心意,至終神會起來審判仇敵。

摩西所蒙的恩寵與亞伯拉罕和約瑟都不一樣,因為拯救以色列的任務促使摩西不得不當面挑戰壓制以色列的屬靈權勢。當他順服,便領受了神的啟示,看見無與倫比的神能入侵那不可能入侵的。我相信摩西的確領受了更高層次的啟示,才能解釋他與神的關係為何如此深入獨特。

從出埃及的事件中,我們看見為敬拜而戰的過程。第一次摩西跟法老說讓神的百姓離開去敬拜神,法老要他們在這地祭祀。只要不涉及改變,魔鬼才不會在乎我們敬拜神。但真實的敬拜必帶來真正的自由。
摩西拒絕,法老又提可以去曠野,但不要走很遠。可以改變,但只能改變一部份,這還是在掌控。想想自己是否知道當敬拜神,卻不願放掉某些事情?極端的敬拜才是真敬拜,極端的敬拜能帶出極端的結果,就是改變更新。
法老再次改變,只允許壯年人去。仇敵害怕全家人一起敬拜神,在神的旨意中合一。神要夫妻成為一體,讓祂能得敬虔的後裔。
法老最後的詭計,都可以去,但牛羊要留下。撒旦知道,若能使我們擔心財務匱乏,就能牽動我們的情緒起伏,在我們思想裡下毒。
撒旦最害怕的事:全家人一起敬拜,並毅然決然放棄一切,為神的榮耀獻上全部資產。牠完全攔不住這樣的人。

神不只是領以色列人脫離奴隸,更要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第一次的洗禮使我們走出紅水,亦即付上罪債;第二次的洗禮使我們走進黑水,亦即被神充滿,好讓我們與神同行。信徒的應許之地就是在神的國度中活出生命。
出埃及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脫離奴役的人可能在半路停駐,未能進應許之地。原因很簡單,未能悔改-沒有讓神重新訓練思考模式。不要拿神國的理想去換人為的替代品(宗教)。

只有一件事比認識神更重要,就是被神認識。認罪是神與人關係的起點,當我們向祂坦承一切,就等於和祂採取一致的觀點。這關係中,認罪只是把障礙挪開,使雙方可以開始建立關係。認罪的時候,我們向神敞開自己,使祂可以和我建立個別的關係。

服事主的人有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真心想聽神的聲音。祂說話是為了潔淨我們,使我們具備親近祂的資格。「懼怕」是錯的,「敬畏」才是對的。懼怕使我們躲藏不敢見神;敬畏卻使我們自潔,存著敬畏的心親近祂。
要讓自己越來越蒙神恩寵,就要能認出在別人身上的恩寵。尊重神所尊重的人,自己也必更加蒙神恩寵。當我們尊重那些領受神啟示比我們深,與神關係也比我們親密的人,就讓自己站到領受同樣啟示的位置上。

見神的面代價很高,裡面必有一些東西死去,但死去的只是使我們不能更像耶穌的障礙。我們當知道,惟有真實與神相遇,真實經歷祂的大能與恩典,才可能徹底悔改與更新。
神賜下應許為的是當我們心存感恩領受時,天堂便降臨人間,願意欣然踏上真實經歷神之歷程的人,才能活在神的國度,就是應許之地。


Ch.4 祂同在的彰顯
聖經最大的應許之一,就是在末後的日子,聖靈要澆灌在全人類身上。
神總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後,若以為在末後的日子不會出現更好的,那根本就是無知,說難聽一點,是不信。
聖靈澆灌的應許與教會在末後的日子之特殊使命有關,聖靈澆灌教會,讓教會滿有恩膏,好讓我們效法基督,如同基督在事奉時滿有恩膏一樣。神的心意是,祂的百姓真的能代表祂的性情,好讓飢渴的人心看見祂。
聖靈內住和聖靈澆灌不同,每個信徒都領受了聖靈的印記。但澆灌的時候,神親自漫溢過我們全身,滲透到整個人裡面。神從天上入侵我們的生活,祂的國在聖靈裡,當祂澆灌在我們身上,萬王之王的統治就彰顯在我們生命中。
假如聖靈的洗是應許給末後世代的,且若聖靈的洗是門徒實現基督大使命的關鍵,那麼聖靈的洗似乎也是末後日子每一個門徒和每一個世代的關鍵。
用方言禱告的恩賜是給凡領受聖靈洗禮的信徒的,但「聖靈的洗」本身及目的,絕對比說方言是不是受聖靈洗的證據來得重要。當我們與神相遇,就被祂的能力充滿,世人就會看到耶穌同在的真實生命。
說方言的恩賜目的是為了追求更深經歷神,受聖靈的洗卻是為了得能力!神要充滿我們的目的,是要讓祂的恩典可以透過我們流告周圍的人。不是說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神喜悅我們而賜下祝福,只因我們屬於祂;神因喜悅我們,使我們進入祂面前。然而,在神國度裡有個原則高於一切:更深經歷神卻不讓別人知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與神同行的生命本質就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與付出。
神的國在乎能力。每次與神相遇,祂的靈就在內心更深地動工,帶出改變更新,好讓祂可以將更多恩託付給我們。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越深入,聖靈就越發滿溢出來。外在一切是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而成就,有了能力,我們才能夠按各人需要,把耶穌介紹給人。
神的面顯現在聖靈的澆灌之中(結39:29),當聖靈來,以大能改變生命、教會與城市,神的面就近在眼前。祂的面顯示出祂的心,以及祂是怎樣的一位神。
當聖靈的雨降下,絕大多數人只見驟雨的效應,包括狂喜、哭泣、抖動、異象、得醫治釋放…卻不見那位顯在雲中的神。要了解,對聖靈運行的反應不等同對這些彰顯的反應,但對聖靈運行的反應就是對神的榮面的反應,拒絕神的靈運行,就是拒絕神的面。
透過神同在的彰顯,能看見神的面到什麼程度,有一半取決於我們的心。雖然神的法則是從神的作為看出來的,但惟有渴慕神的人才看得出。神總是在奇妙供應中放下記號,而這記號指向更大的事,就是供應者,神自己。
摩西之所以成為偉大的領袖,是因為他不以個人成功為焦點,而是要認識神;摩西寧可有神同在而漂流曠野,也不要沒有神同在而進入應許之地。屬天的領域是我們此生可以觸及的,並非僅為永生保留。摩西曾看見神的形體,因為摩西的心已被考驗過,神可以把更高一層的啟示給他。憐憫我們的神會按照著我們的性格足以應付的,賜下某一層次的啟示。
重生得救的經驗使我們得以進入天國領域,但我們有責任發展這份能力,訓練感官知覺以透過更新變化的心意來看見神,且要以真理來滿足內心飢渴。每次我們暴露在神蹟奇事(即神的作為)之下都是有責任的,能力將迫使我們不得不反應,不信的心使我們對神的心變剛硬,信心則讓我們更加向神活著,更能認識和看見祂。
讓自己站在見神面的位置上:
1.學習辨認神同在的記號,然後使自己站到遇見神的位子上。(ex.獵犬自己還沒嗅到獵物,會跟著其他狗狗一起坐出指向獵物的動作,而最後牠終會嗅到蹤跡。)當發覺周圍的人已經和神同在連上線了自己卻仍未感覺,應知悉別人已進入,然後自己在這基礎上去遇見神。
2.要知道當神把掩蓋感官的帕子拿開,使我們看到屬靈領域發生的事,可不是要我們袖手旁觀。祂的目的是邀請我們來認識祂,與祂同工。


Ch.5 耶穌:神的榮面
看耶穌前,先看施洗約翰。撒迦利亞無法說話和伊利沙白懷胎後隱藏了五個月都說明了神看重話語的影響力,如何在言語和行為上與神同工,作神呼召的好管家,約翰出生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說明。
太11:11說,約翰又比地上最偉大的人還大,但天國裡最小的比約翰還大。因為天國裡的,指的是因聖靈重生且受聖靈洗的人,約翰才會說他才該被洗,他貴為最偉大的先知,卻沒有領受聖靈的洗。
聖靈住在耶穌身上是約翰認出祂的關鍵。耶穌從不驚動聖靈的鴿子,從祂身上我們看到的生活方式是:全心全意為留住聖靈同在而活。
神的榮面像什麼樣子?耶穌顯出神的什麼性情?若要比爾牧師挑一個字形容神顯在基督身上的性情,他會說,祂是「善」的。
神是良善的,祂總是良善。
世界的苦難讓人動搖信念,舊約聖經裡也有類似的矛盾,讓我們開始相信,神給人帶來苦難,因為人在苦難中會親近祂。
但到了新約,耶穌阻止悲劇繼續折磨人,帶來恢復與醫治。沒有病人來找耶穌失望而歸,祂也未曾對經歷折磨的說那是他們自做自受。這樣的耶穌似乎又和一般人對神的了解不一樣了。
福音信息最重要的一個特色就是,天父的性情完全顯在耶穌基督身上。耶穌就是天父性情的彰顯。整本舊約描寫神性的方式,都是為了當耶穌降世,人就可以馬上看出祂就是答案。
我們應當效法的榜樣就只有耶穌基督,你要做的事情很簡單:醫病、趕鬼、使死人復活、使長大痲瘋的得潔淨。假如你說你沒有這方面的恩賜,那我會說:去把原因找出來。我們生在世上所需要的,多半已經給我們了,但我們想要的,則多半得自己去得。
比爾牧師開啟人生的一把鑰匙:儘管人生有許多你無法解釋的謎團,但不妨把握你知道為真的,把它實踐出來。我已經知道的部份需要我回應與投入,所以我不想浪費時間精力去跟我弄不懂的問題搏鬥。父神的形像顯在耶穌身上是再清楚不過的,祂值得我們窮畢生之力學習效法祂。
耶穌讓我們看見什麼叫超自然生活方式,更點出神的面就是終極的追求,祂的禁食禱告生活讓我們看出,祂以尋求神的面為第一優先。神的面在聖靈的澆灌中顯現出來,聖靈的澆灌使耶穌有資格表彰神的面。
耶穌的任務是將天父顯明,但祂必須離開,這樣祂的經歷才能釋放給人,成為人的親身體驗。祂差聖靈來,降在門徒的身上,意思是他們可以自己與神相會。換言之,耶穌的經驗要成為所有門徒的正常經歷。
神的良善不是一個象徵慈善的舉動而已,更是深刻地描繪出祂在追求人類,而且心甚迫切。神的心是要赦免,要顯出憐憫,從耶穌基督身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法利賽人對自己靈性的需要不察,使他們失去蒙召得救的資格。覺察個人內心深處的需要很重要,能使人看出神在這地上所做的事,也是使信心格外增長的起點。不知道自己的需要,就不會看到回應神的機會。人無信不能討神的喜悅,最能感動神的莫過於信心。


Ch.6 埋伏等候
生命中最大的記號,莫過於渴慕神;它顯示一個人打從心底知道自己還有更高的命定和個人實現。我們必須超越知性的認識,更進一步全心渴求那能使我們改變更新的真實相遇。
耶穌應許我們會再見到祂(約14:21),意思就是祂會顯明給我們看。神賜給我們這些應許,好讓我們可以不顧一切地尋求祂,並有把握凡愛祂且全心尋求尋求祂的人必尋見祂。
大衛渴慕神的熱心,吸引了神的注意,他在山上放羊時將全心的敬拜與事奉單單獻給神。他從獅子口中救回守羊群也不為逞英雄,而是發自向著神的心。先有私下的得勝,而後有公開的勝利。四下無人時仍表現正直品格的,必在神面前蒙恩。
詩37:7a,默然倚靠耶和華基本的意思是:阻礙關係的障礙已被挪走,不必再拚命奮鬥了。我不需要拚命奮鬥才能獲得神的注意,我已經蒙祂的恩寵。
許多人努力做事以求取神的注意和恩寵,卻不去學習因著蒙因而與神同工。很多工作型的僕人都想藉由貶低朋友的角色好讓自己拚命服事的方式顯得堂皇(馬大),但朋友的做法截然不同。朋友知道自己蒙了恩寵,而且樂於把時間花在陪伴主人。
耐性等候神在聖經中有五十三次,其中四次是單純等待,但有四十九次意思是痛苦得扭曲起來如同生產之時,或空中飛舞。等候神的訣竅絕不可能被動,只有「熱烈」可以表達其中的特性。舞蹈和生產都需要專注和毅力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耐性等候神也是,需要全神貫注,有紀律的毅力,決心非得見神否則不滿足。如此不屈不撓的尋求者最是吸引神。
假如我要獵鹿,不會在紐約市埋伏,我必須在鹿常出沒的地點埋伏,等候神也是如此。聽到哪裡有神蹟屢現卻不步移步到神屢次造訪的地方埋伏等候,是驕傲心態作祟。別忘了,神蹟奇事指向更高的真理,我們固然不應為了看神蹟而去追隨,但應當為了創造神蹟的神而去追求。
雅各是非常渴慕神賜福的人,他的生平大大提醒我們,人不必等到完美才能開始尋求神,事實上,人因尋求神而漸臻完美。靠自己是不可能得潔淨的,只會給自己製造壓力,為人神關係製造緊張。只要緊緊跟隨神,沒有分心的事,一心渴望,必能帶出更大的改變。
以利沙也是耐性等候神的例子,當以利亞乖著風升天時,那火車火馬其實是考驗,如困以利沙要加倍的因膏,表示他一生會有許多不尋常的神蹟奇事,他能不能緊盯使命(以利亞)而不分心是神的考驗。以利沙不因本身的恩賜與恩膏分心,所以通過考驗得到加倍的能力。我們渴望領受恩賜,神更渴望將恩賜釋給我們。但神若未給我們恩賜那是祂憐憫我們,我們若未能忠於所託,末後必遭審判。這是一生之久的長跑,神會從各方面培訓我們,讓我們不負所託。要跑完全程,希伯來書說,要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神能為我成就的,遠超過我肆無忌憚的夢想。一方面我可以停在這裡,一直這樣與神同在,因祂深深滿足我心;但另一方面,因有祂同在,我的夢想和熱情都被激發起來,使我還要追求更多!
當我什麼都不做單單坐在神面前,常會記起一些必須做的事,年紀大才發現,其實那是神要讓我看到,祂關必我所關心的事(不是魔鬼要使我分心)。花時間與祂同在可以釋放許多創意,完成各樣的事。在這類禱告時間中,不是為了得到答案或尋求指引而來到祂面前,只是單單經歷祂的愛。在那愛與相交之地,祂喜悅賜下啟示來滿足我的心。
我們需要培養常保熱誠與焦點的能力才能埋伏等候神,聖經用兩個字形容這種能力:節制。結聖靈的果子不是靠自己努力生產,而是靈裡與神親密契合的明證。我們若能保護個人與神的連結關係不受其他事情影響而分心或偏離,才是一個節制的人。懂得節制的人並非只會拒絕一切違背天國價值觀的選擇與聲音,也能完全順服神,以致其他聲音都止息,其他價值觀無法侵擾。
向著神不轉離,你必得見祂的面。


Ch.7 再也不一樣了
站在時代前端的屬靈領袖是首當其衝的先驅,剛開始往往被眾人排斥,敵對者也會用盡手段讓他們住嘴,但他們從耶穌生平看到信徒可以支取更大的能力(約14:12)。我們正在改變前的陣痛中,這個世代知道,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才是緬懷先人的最好方法。
約翰雷克(John G. Lake)曾被神觸摸,從此長時間尋求神,切切渴慕聖靈。他想要更多,每天禱告好幾個小時,進行日常事務仍與神的靈保持相交,做完工作做後用晚上四處傳道。他和心志相同的朋友決心一起禱告,目標是聖靈的洗降臨在他們中間。他們相信他們能經歷初代門徒所經歷的。後來他真的被聖靈大大澆灌,生命徹底改變,離開職場,開始前所未有的醫治事工。
史密斯•維格士維爾(Smith Wigglesworth)本是未受教育的工人,自從與神面對面之後,就轉變成滿有能力的醫病佈道家。讓我們共勉吧,你也有資格領受神的靈大大澆灌,只要你對祂如飢似渴。維氐的事奉基於四大原則:一,讀神的道。二,消化神的道,直到你被神的道消化。三,相信神的道。四,遵行神的道。
貝海蒂(Heidi Baker)在莫三比克宣教十七年之久但成果很小,他們渴望更多改變,便往多倫多機場團契聚會,講員是柯蘭迪。在那次聚會中,有七天之久她完全無法動彈,她明白她很多時候都是靠著自己的能力。如今她成了破碎而卑微的人,他們夫妻懂得單單倚靠神,別的都不要,事工便如爆炸般增長。
讀完這些弟兄姊妹的真實故事,不可能跟沒讀之前一樣!他們的見證讓我看到,見到神的面不是不可能的,而且絕對值得付上代價追尋。最重要的,我學會感恩但不滿足。


Ch.8 喜樂就是回報
在今天神的運行下所彰顯的種種,最引人不悅的竟然是喜樂!每一次聖靈帶來一波新的澆灌(復興)時,也會注入新的經歷與彰顯,但往往會有一些人很不悅。惟當我們能夠超越害怕被人批評的心理,坦然接受聖靈帶來的全新經歷,方能領受神要賜下的恩福。
我漸漸了解,神並不在意我們覺得舒服與否,這就是為什麼祂差聖靈保惠(安慰者)來──原來祂早就計畫好要讓我們不舒服!
在神的同在中大笑,比大哭更需要信心。通常我們想到自己何等不配而流淚痛哭,但這背後所隱藏的,卻是我們未能看見自己已經被接納。當人發現自己不但被神接納甚至神以他們為樂,那就該喜樂了!想要喜樂,那就喜樂啊!
現今基督教文化已在無意間認為重擔與失望是常態,這種習慣導致不信生根,形成堅固營壘,我們寧要眼淚而不要大笑。
耶穌受苦難,基督徒的苦難觀卻需要重新釐清。祂已經我們買贖回來,破除了疾病在我們身上的勢力,所以不要用那是神的旨意來給疾病偽裝了。還有,祂受苦是為我們不必再受苦,請記住這點!
歌羅西書說耶穌的患難有所缺欠(西1:24),但這未完成的苦難是指我們蒙召在這不義的世上,成為義人。這份缺欠催促我們為基督而活,不論遭遇什麼樣的逼迫,還要為世上失喪的靈魂,在天父面前迫切代求。
神可以使用疾病、煩憂、貧窮,但若認為我們碰到這些患難,是出自祂的「設計」,或以為經過祂同意,無異是不顧基督在地上的生活及十字架的目的。耶穌的代贖與拯救不是象徵意義,而是實際、真實的!
這種處理靈命的錯誤方式,常常會誇大魔鬼的力量。聖經可沒叫我們記錄魔鬼的成就,而是叫我們留意神在地上的奇妙作為與見證,叫我們考察祂的作為,樂在其中。我們注重什麼、留意什麼(從我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決定了我們置身的氛圍。
把魔鬼看得很大,把神看得很小(不實際),是不健康的做法。我們所事奉的是全能神,卻被那能力有限的魔鬼嚇得不敢做什麼就太不像話了。我常提醒我自己:神與我同在,沒有別的比這更大。若讓魔鬼的作為假扮成真理,就會破壞喜樂,而喜樂是神國的一大特徵。
跟隨基督有代價,也有獎賞;只強調代價卻不提獎賞是一種病態。喜樂是天上的無價珍寶,也是給每一位信徒的獎賞。喜樂是天父的性情,我們要永遠稱頌、享受。天父無止盡的喜樂是你可以擁有的,而且你有永恆可以去探索那喜樂。當我們在神臉上的光裡行走,直接的結果就是喜樂。當我們臉上洋溢著喜樂,就反映出天父的喜悅。耶穌教導門徒要尋求天父的面,凡遵行的人,都必體會到我們都是「祂眼中閃耀的光芒」。當我們與神的關係如此親密,就沒有什麼問題沒有答案,也沒有什麼困難不能解的了。
從尼希米記中看見以色列人用「慶祝」的方式慶祝他們明白神的律法,聽懂神對他們說的話。原來在神同在的運行中,喜樂是神賜下的恩典,喜樂是正當的,喜樂是起點。


Ch.9 反映神的榮面
真基督徒為的是向周遭人展現全能神的奇妙。該是神百姓興起如一人,展現神的大能與榮耀的時候了。如果耶穌不行神蹟,人們就不信祂,我期待有一天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也能向世人說同樣話:我們若不行天父的事,你們就不必相信我們。
耶穌基督就是完美神學,若有人想要認識神的旨意,就去看耶穌吧。有誰找耶穌失望而回的?一個也沒有。祂雖常常指出他們的信心太小或者不信,但祂總是給他們一個神蹟,彷彿為要幫助他們信心增長。
我們常以神是全能全權的,而把過錯都推給神;我們未負起遵行耶穌吩咐的使命,卻拿神的全權作藉口。神是可以使用不幸之事來成就祂的榮耀,但神能掌管壞事卻不是讓我們拿來證明那是祂的旨意。相反的,不幸的事發生正可讓人看到,不論任何景況,祂都掌權、祂都能重新施力,使我們得益處,使祂得榮耀。
每一個承認自己認識耶穌基督的人都被賦予代表耶穌的特權。所有相信祂的人都要踏上偉大的發現之旅,發現祂是誰。但在發現的過程中,我們有責任讓世人也來認識祂。不只是傳講祂的道,也要從我們的生活中彰顯祂。
人拜什麼就像什麼,看見神會使我們得改變。祂有完全的慈愛、能力、品格、智慧。我們必須同時表達祂所有的性情,由內而外,讓世人看見。
愛是我們的榮幸,因為神先愛了我們,我們只是把領受的給出去。神定的標準是,愛要不求回報;還有一個標準是犧牲奉獻。能不能愛那不可愛也無力回報的,才是愛的真正考驗。神不會因為怕我們濫用而不給我們,但別人是否好好管理我們給他們的,卻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責任是去愛,而愛就是要付出。
人之所以傾向接受神是憤怒的天父,多半因為本身沒有能力展現神的大能。軟弱無能是一個反常的現象。是該我們去行了,我們要以神蹟來證明祂活著,我們要在祂臉上的榮光中行走。
效法基督的人不只是勝過罪而己,更應展現信心的果效,包括公義、和平、喜樂。活出公義的意思是,完全為神而活。對不敬虔的事沒有但書,對給人暫時滿足的次等事一概不從,惟有神的國能給我完全滿足。真正的公義像基督,為不公不義事發義怒,ex.看到疾病捆綁的人內心會翻勝不平。神的公義在我們身上的表現之一就是醫治。和平或平安不只是沒有衝突,而是在大君王的管轄下,運用權柄解決一切衝突。當黑暗勢力被神榮美的同在擊退摧毀,我們便得享主裡的安寧與秩序。平安是天堂的一大特性,證明基督已經得勝。喜樂是屬於基督徒的,內在的信心形諸於外就是喜樂。信心就是相信我已蒙神悅納,沒有任何力量或權柄可將我這地位奪去。你要選擇喜樂,不是靠環境,因為喜樂發自內在的信心。在神有喜樂,而且靠祂而得的喜樂是我們的力量!要喜樂,因為祂喜悅你。
耶穌擁有世界上所有問題的答案,我們有進入神國度奧秘的合法管道。神也渴望把答案顯明給我們,並藉由我們傳出去。祂選擇使用祂的兒女作祂在地上的代表。示巴女王在所羅門日常所見的事上看出他的智慧,想必其中表達出神豐富的創造力,現在該是我們從最簡單的生活小事表達出真神智慧令世人目瞪口呆的時候了。
當不可能的事在你看是合情合理,那你是心意更新的人。合不合「理」是以天堂的眼光而非地上的眼光看,這樣就對了。神以厚恩待我們,因為祂的心情很好。神真的大權在握,穩妥安然。祂因祂愛子的新娘而喜樂,認為祂愛子付上贖價買贖回來的非常值得。「萬事都可能」要成為我們的人生觀,信的人當投入從前看為不可能的,這是我們的任務。我們靠基督的得勝而爭戰,我們爭戰不是為了打贏,而是強化耶穌已經為我們打贏的仗。看自己的過去會令人謙卑下來,不過更大的謙卑來自看見自己的未來,看到擺在前頭的,若沒有神的恩惠就不可能辦得到。發現個人重要性的時候,就是深深倚靠祂的時候。
我們禱告的時候,應該花更多時間單單尋求祂的面,結果必然清楚可見。就像耶穌,祂早已在禱告中站到權柄的位置,只要一吩咐,便能看見天父旨意行在地上。


Ch.10 祂榮耀的百姓
神的赦罪把每一個相信祂的人帶到無罪之地,所以我們只剩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願意隨從聖靈到什麼程度,聖靈在我們身上的能力就到什麼程度。
聖經有那麼多奇妙的應許,把一切都推到千禧年才會應驗,無異是推卸責任的藉口。以賽亞宣告「興起」、「發光」,這吩咐是保留給所有接受耶穌帶到世上之光的人,而所有領受祂的光,接受救恩的人都要興起,這是命令。
當神的光觸摸到你,你就成了光。當神觸摸我們,無論何種形式,我們的生命就開始彰顯神的真光。耶穌是我們的義,當我們被祂的義觸摸,我們不僅成為義人,更為成神的義。我們不只從神領受恩典而已,更要彰顯這恩典。這真理也當運用在寬恕赦免,當你被赦免,你也要去赦免別人。我們是做赦罪之恩的中間人,當我們寬恕別人,神的寬恕就臨到那人。
舊約的主要信息是要顯出罪的力量,但要解決罪的問題,答案並不在神的律法。律法是教師,用意是領人歸向基督。新約的中心要義是:神愛的大能使我們得完全。當我們將這權柄的愛展現出來,祂便以天國的大能來扶助我們。
凡是被祂的愛改變的人,都是真正懂得去愛的人;凡是不去愛別人的,就證明他們根本未曾經歷到神的愛。當我們與神面對面,我們的本性就被改變成像神的性情,因祂觸摸我們,我們便能將祂的能力與愛釋放給周圍的人。
我們信的人若要遵照神的吩咐興起發光,就要作個滿有榮光的人。不是驕傲,而是因我們都是按神的形像被照的。我們在末後的日子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小覷,但我們的重要性不是有什麼或做了什麼,而是完全基於那呼召我們歸向祂自己的神。
榮譽是天國的價值觀,我們若不知道如何以合宜的方式接受稱讚,將來就沒有冠冕可獻在祂腳前。抵擋驕傲的心是應當的,但要遵照神話語去做,假謙卑其實是最危險的一種驕傲,因為常被錯認為美德。當別人誇獎我,我會感謝他們的包容體貼,接著到神面前,將那些誇獎帶到祂面前,向祂說:「請看,這是某人給我的,應該是屬於祢的」,究竟誰才值得稱讚,在我心裡是毫無疑問的。
祂發出榮光,照耀在我們身上,而且祂喜悅如此!祂的榮光肯定了我們永恆的價值與命定,假如我們錯把這榮光歸給自己,那我們就在今生得了獎賞,永恆的獎賞就沒了。投資在永恆,會領到永恆的紅利。
如何學習發光呢?就是效法神。使別人得益處就是遵行神典範的方法之一。已蒙神接納的我們能夠接納別人,就表示神觸摸了我們,使我們與祂的性情有分。
神已給我們能力使生死都在我們舌頭的權下,因此我們有責任依據人當下的需要,說造就人的好話。我們說的好話能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亦即給人恩惠。我們是神恩惠的中間人,你給誰恩惠,神就給那人恩惠。每次你鼓勵某人,就是釋放神的恩寵。
你付出的不會超過神給你的!神會照我們給人的來給我們,但不是按我們所付出的來回報,而是當祂觸摸我們,改變我們,使我們給出去以後,又從裡面產生出來。所有屬天的物品都是越給越多的,天國的道理就是這樣。當我們與神面對面而發現自己裡面有寶貝,就可以用祂的戶開支票。耶穌說信祂的人腹中要流出活水江河,這江河其實就是聖靈自己,祂來不只是要住在我們裡面,給我們安慰,更要從我們身上流出去,改變周遭世界的本質。那澆灌在我們身上的活水不會因我們給出去而減少,而是恰好相反。
為神發光最奇妙的部份是,我們背後有祂支持。當我們為祂發光時,其實是祂從我們裡面照耀出來,我們所做的只是降服在祂旨意之下,也就是與基督同工。
我可以用地獄來威嚇人,但那是B計畫,A計畫應該是:「神的恩慈是領你悔改」,我們必須根據這真理來改變心態,改變對人的態度,這樣才能運用恩惠好好服事人,作個更稱職的神國代言人。
一股對神的敬畏將臨到教會,今後教會將因祂顯明恩慈而深深敬畏祂。這樣的福氣不是要讓人自高自大,而是因感受到祂無比的恩慈,使我們更覺自己不配,更加戰戰兢兢,因知蒙了遠不配得的恩惠。神的用意是要在末日到來之前,將福氣釋放到祂百姓身上,使我們得以發揮中間人的功能,將人帶到神面前。祂要使用神的百姓領萬民歸主。透過與神面對面,我們可以被聖靈訓練,有資格承擔起這份責任。凡不顧一切追求祂面的人必得恩寵,祂渴望我們無論到何處都帶著祂的形象,效法祂的榜樣。萬民看見我們蒙祂賜福,就必重新敬畏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nshinlian 的頭像
    fonshinlian

    踏出自己步伐

    fonshin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